立春节气刚过,一场料峭的北风给这所豫北小城带来了一场不小的降雪,使得疫情笼罩下的天空又多了几分阴霾,当外面已经银装素裹、寒气逼人的时候,我们走进了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部,细数这里的温暖瞬间。
有心酸 不辛苦
从大年三十起,门诊部护士长千玲玲每天回家都要在晚上八点之后,有时候忙的太晚便直接宿在了门诊上。2月6日早上7点,门诊部负责人李明瑛准时来到了门诊部,千玲玲推开门看到她便忍不住落泪:“我一晚上都在做梦,总觉得自己没做好”。李明瑛眼圈泛红,知道她是想孩子了。此刻,一边安慰着她,一边心如潮涌。
(千玲玲看到大女儿和三胞胎女儿瞬间泪目)
千玲玲是四个孩子的妈妈,她和爱人在这场疫情中,经常是撇下孩子,没日没夜地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那种“背井离乡”的感受,李明瑛也深有体会。因为她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孩子8个多月,还在哺乳期,每天她都带着孩子从新乡到卫辉上班。大年初四,忙前忙后的李明瑛出现了发热的症状。为了消除顾虑,她立即采血化验、胸部CT检查,最终考虑是细菌感染。但毕竟每天工作需要接触发热门诊的患者,自己生病是小事,就怕传染孩子。抱起孩子哺乳,孩子看着她的那一刻,她心里满是愧疚。过了两天,体温终于控制住了,她又第一时间又投入了工作。
“大家都很不容易,门诊口做手消的护士,那儿的温度最低,一站就是一天,为了不脱岗、不换岗,不浪费防护用品,大家尽量不喝稀饭、不上厕所。下班换下防护服,她们才能找地方靠着休息会儿,下午再接着干”李明瑛动容地说。“面对疫情、面对家人,大家有的是满满的心酸和心疼,但却从来没有人跟我说过有多辛苦”。
不忍心 不抱怨
疫情持续了多少天,门诊部的工作人员就坚守了多少天,按李明瑛的话讲:“我现在就像是居委会大妈”。工作时的李明瑛不忍放过每一个角落,每一名医护人员,她都要查一遍岗,询问一遍有无问题要解决,才能放心。
千玲玲更是把门诊部当成了家,从标识标牌,到各项护理工作的执行标准及规范,均亲自过目并把关,保证在特殊时期少投诉、零投诉。
(李明瑛主动询问患者是否需要帮助)
为减少人员聚集,减少会议次数,李明瑛在微信群里部署工作,也为大家加油、鼓劲儿。
“门诊部很多都是年轻的小姑娘,还有两名新入职轮转到门诊部的护士。面对凶险的疫情,她们内心害怕总会有的,但是她们始终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从不抱怨。我和护士长每天都跟大家并肩在前线,能缓解大家的紧张情绪,并成为大家的精神支柱和定心丸”。
在李明瑛看来,虽然不比隔离病房严峻,但是门诊部的医护人员也都是冒着随时有可能被感染的危险在战斗着。
“看着一站一天的小姑娘、因为热气看不清温度表的老大姐、胳膊举到酸麻的同事,真的心有不忍。她们从来不跟我抱怨她们的工作有多苦多累……”李明瑛动情地说道。
有秩序 有志气
“您好!请您做好手部消毒”。这是进入门诊大楼的第一道关卡。身穿工作服,戴着护目镜、口罩、帽子的医护人员正拿着手消液为每一位进入门诊的患者及家属进行手部消毒。
(医护人员为进入门诊的患者进行手部消毒)
“请稍等,为您测量一下体温”。手消后的第二道关卡是测量体温。遇到发热的患者,引导其至预检分诊台,工作人员会做好登记,考虑为传染性疾病的患者由专人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而就在昨天,这里的发热门诊完成了一次整体“迁徙”。
(医护人员在为进入门诊的人员测量体温)
为了诊疗更加规范、服务更多患者,2月5日上午9点半,副院长郭明好组织召开发热门诊搬家协调会,要求相关部门密切协作,抓紧落实各项任务,确保2月6日早8点正式开诊。接到通知的第一刻起,李明瑛便在群里发布了群公告。
2月5日下午5点半,在门诊诊疗工作结束后,在各部门全力配合下,李明瑛带领15名工作人员做最后细节整理、消毒、物品摆设、标识标牌粘贴等开诊前准备工作。“这次的活动一个都没少。两名本该在家休息的同事收到信息后,也赶了过来;还有两名导医也申请加入”李明瑛说。
凛冽的北风丝毫没有阻挡大家工作的热情。千玲玲拿来带有刻度的量筒,亲自调配消毒液,配置完成后又倒进拖把池里,并时刻注意放进拖把时液体有无溢出;平时柔柔弱弱的小姑娘们也变成了一个个“女汉子”,擦桌子、抬床,搬板凳、拖地,这一干就到了晚上11点半。大雪已经淹没了回家的道路,却没有一个人喊苦叫屈。
疫情来临,这里没有一个人退缩。“驰援武汉,我和护士长都报了名。虽然没能成行,我们就立志站好这里的每一班岗。不仅要有秩序的运营,我们有志气、有信心和前线的战士一起战胜疫情”!李明瑛感慨道。
雪已经停了,路上了积雪也被清理了不少。带着对春天的期盼,带着对战胜疫情的信念,门诊部的“战士们”又投入了新一轮的工作中……